奔走棚室綠色生產創新路 助力扶貧攻堅壟上行
【簡介】
楊鳳軍,男,漢族,1972年4月生,黑龍江佳木斯人,設施園藝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365體育亞洲官方入口園藝園林學院副院長、大慶市棚室產業技術服務專家、黑龍江省蔬菜產業技術協同推廣體系崗位專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湖黑龍江省科技特派員。因在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過程中的突出貢獻,2019年10月被科技部通報表揚。
【扶貧事跡】
大慶市下轄及周邊縣鄉的很多農民都說楊鳳軍是個“田間”專家、“泥腿子”教授、農民致富的及時雨。因為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奔走于農業產業園區、田間地頭、蔬菜大棚里,與政府對接研究產業政策,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為農民開展技術幫扶培訓。他常跟團隊成員說的一句話——“下鄉助農不是為了‘鍍金’,能腳沾‘泥土’,為農民解決問題的專家,才是好專家”。在楊鳳軍的帶領下,團隊已成為大慶知名社會服務團隊,每年培訓農民近千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30多項,指導規劃建設農業園區10余個,多次被學校和大慶市評為優秀團隊,他也被大慶市科技局評為“優秀技術服務專家”。
積極謀劃,當好地方政府農業發展規劃的好參謀
大慶市大同區是黑龍江省棚室瓜菜生產的核心區之一,多年來,團隊積極參與區里和各鄉鎮的農業產業規劃,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示范中發揮重要作用,幾年來在大同區創建了3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為大同區的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2017年以來,楊鳳軍被聘為是黑龍江省蔬菜體系牡丹江試驗站站長,帶領團隊常年服務于牡丹江周邊,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示范,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引導區域蔬菜產業發展。尤其在寧安市國家農業產業園創建過程中,楊鳳軍帶領八一農大專家積極參與產業園的規劃、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項目論證。2018年1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公布首批國家產業認定名單,寧安市國家產業園創建成功。
技術攻關,當好農業企業發展的技術的主心骨
農業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是地域農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它們的發展是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近年來,他們一直技術服務于這些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如大董農業企業集團,她是企業家回報家鄉建設的農業企業集團,主要從事粘糯玉米、油豆角種植和速凍加工、瓜菜棚室種植項目。企業發展初期,由于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不成熟,企業效益受到影響,楊鳳軍多次帶領農大專家,從多種角度給予技術支持,如棚室園規劃、瓜菜種植、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及農產品包裝設計等。在他們的幫助下,企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帶動青岡縣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產品也成為黑龍江省農業知名品牌。上倉農業集團是大慶地區的一家農業企業,企業以生產綠色有機瓜菜為主,多年來,楊鳳軍帶領的園藝團隊一直是這家公司的技術支持,不斷的開展新品種引進和瓜菜綠色防控新技術試驗,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科技創新,當好農民致富增收的貼心人
---創新“三月溫室”新模式 投入少收益高
2019年春節期間,林甸縣工農村姜傳國在自家溫室收獲了第一茬韭菜,新栽種的蔬菜幼苗也已定植。姜傳國說,就是這些蔬菜讓他家在正月就“開張掙錢”,為之后一年繼續投入農業生產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都要靠‘三月溫室’,保溫效果太好了,能實現韭菜等蔬菜冬季生產,讓我可以反季種植,實現增收,真要感謝八一農大的專家們?!苯獋鲊f。
多年來,楊鳳軍帶領園藝科技服務團隊耕耘在棚室生產一線,他們發現傳統方式建造溫室雖然保溫蓄熱性好,但投資周期長、造價高,多數農民建不起。他們采用多層覆膜的方式設計出了新型溫室。這種溫室,春季比冷棚提早一個月定植,一般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秋季生產比冷棚延后一個月,因此取名為“三月溫室”。
2017年,楊鳳軍指導林甸鎮工農村和實驗村建成了“三月溫室”生產區,為實現該地區冬季蔬菜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楊鳳軍介紹,“三月溫室”用草簾和塑料膜替代了傳統溫室磚結構墻體,避免建筑垃圾的產生,有利于農田生態環保?!斑@種新型溫室是日光溫室和冷棚的過渡型,它結合了兩者的優點,保溫效果好,成本不到傳統溫室的1/5,比同等面積冷棚增收50%至80%,是一種投入少、收益高的溫室類型?!?/span>
兩年來,楊鳳軍和園藝科技服務團隊在林甸縣實驗村和工農村兩個貧困村推廣“三月溫室”,助力棚室種植業發展,指導建設溫室50余棟,為村鎮脫貧攻堅開辟出一條新路。
---創新瓜菜生產綠色防控新模式 讓農民瓜菜增值
楊鳳軍和他的團隊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大慶周邊縣區設施蔬菜、西甜瓜種植發展緩慢且銷售價格走低,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經濟效益,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年連作,造成病蟲害加重,導致口感品質下降。如何幫助農民種出優質放心瓜菜、建立放心品牌,是八一農大園藝團隊急待解決的問題。
2018至2019年,楊鳳軍帶領團隊在肇州瓜菜主產區新福鄉和永勝鄉開展木霉菌防控提質綠色瓜菜種植技術。團隊與兩個鄉鎮的農戶進行了一對一的幫扶合作,推動設施蔬菜、西甜瓜種植產業的綠色防控與示范。如與永勝鄉豐產村賈淑梅、宮春梅以及模范村的謝文武合作,進行幫扶,從種植習慣、慣性思維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著手,進行設施蔬菜、西甜瓜綠色、無害以及有機模式生產技術指導,獲得了綠色、無害、優質果實產品,得到市場消費者的認可。番茄從采收到拉秧結束,銷售價格始終保持在10-15元之間,設施甜瓜從開園到拉秧,銷售價格保持在6-10元之間,而西瓜的價格保持在3-8元之間,每畝增收3-5萬元左右。
很多農民都高興地對楊鳳軍說,“八一農大的技術真棒,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span>
指導農民番茄生產
服務新產業發展 當好助力鄉村振興主力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是農業技術工作者的責任,助力龍江新產業發展,也一直是楊鳳軍和他的團隊壓在自己肩上的使命。
大慶市是全國聞名的板藍根生產基地,防風、蒼術、白芍、赤芍等也有種植。近年來,由于板藍根種植連作障礙和病蟲害加重,農民的效益逐年降低,種植面積逐年萎縮,地域優勢產業如果不能有新技術融入,大慶板藍根優勢產業品牌有可能不復存在。這讓楊鳳軍和他的園藝團隊憂心忡忡,作為立足大慶的農業團隊,不能為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保駕護航,有愧于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兩年來楊鳳軍帶領技術團隊跑調研、做試驗,全程幫扶板藍根種植戶、合作社,在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方面取得顯著效果,為地域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現場推廣大慶市大同區板藍根種植生產標準化技術
“大慶的瓜菜綠色生產及品牌如何打造?大慶板藍根為主的中草藥優質高效種植如何實現?新型棚室的標準化瓜菜生產技術如何推廣示范?林甸貧困村如何技術脫貧?林甸縣鶴鳴湖鎮建設村的玉鵝種養及休閑農業項目如何更好實施……”楊鳳軍說,每天他都會想起這些任務還沒有完成,依然重任在肩,必須積極帶領團隊進行規劃和實施?!班l村振興、農民富裕,這些使命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span>
【扶貧感語】
初心感悟:綠色田野、綠色棚室是農民的希望,愿能為農民富裕、鄉村發展奉獻一生無怨無悔!
在黑龍江省林甸縣貧困村開展扶貧產業技術對接會
在林甸縣貧困村推廣新型溫室冬季蔬菜生產模式,現場對農民培訓
在林甸縣貧困村指導冬季蔬菜育苗生產
在林甸縣溫室開展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推廣
與林甸縣林甸鎮對接技術扶貧幫扶方案
指導林甸縣貧困村進行溫室油桃生產
指導蔬菜生產
帶領學院與林甸縣建設村進行鄉村振興共建
林甸縣開展技術扶貧
調研大慶市大同區甜瓜集散市場與政府和企業交流
在大慶林甸開展扶貧工作
在大慶大同區開展技術培訓
進行冬季設施果樹修剪
協助牡丹江寧安國家蔬菜產業園建設
協助牡丹江寧安國家蔬菜產業園建設
協助牡丹江寧安國家蔬菜產業園建設
與林甸縣貧困村對接,規劃產業發展
與大董農業企業公司對接指導企業發展
幫助大董農業進行鮮食玉米包裝設計
在青岡縣指導棚室建設
在青岡縣指導棚室建設